2020年7月22日,“工業遺產轉型復興”——
對于邯鄲這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城市,程泰寧院士團隊將設計的中心聚焦在如何將歷史、產業、創新相結合,讓過去、當下、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匯聚,使一座新舊銜接、產城融合的新城拔地而起,最終打造成一個蝶變轉型的復興引領區、構建活力創新的未來示范區。
程泰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
筑境設計主持人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
△ 方案解讀視頻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日景鳥瞰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夜景鳥瞰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城市解讀 -
■ 區域背景
邯鄲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原城市群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心城市,是地區性交通樞紐城市。
△ 多重區域戰略疊加區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經濟產業
邯鄲被稱為中國鋼都,鋼鐵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邯鄲的支柱產業,是邯鄲面向國內的一張名片。邯鋼區域的復興,是整個邯鄲城市復興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示范。
△ 邯鄲
■ 歷史文化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資源眾多,具有邯鄲十大文化脈系傳承,包括磁山文化、趙文化、女媧文化、北齊石窟文化等。
△ 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 程泰寧院士團隊
春秋戰國時期的趙國古都和邯鋼的發展崛起,是三千年歷史邯鄲城的兩大巔峰。在文脈傳承與發展中應當建立起未來與歷史的對話。
請翻轉你的手機 ▽ 邯鄲歷史發展時間軸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城市環境
邯鄲的特殊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得其在選擇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時候,需要盡量考慮污染少的生態綠色產業,對于已有的污染產業也必須加大環保整治力度,應用新技術減少污染源。
△ 城市環境分析 © 程泰寧院士團隊
鋼鐵廠是邯鄲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邯鋼所處的西城區域是污染較嚴重的區域,本項目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生態新技術應用等方法,將逐步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作為邯鄲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引領區。
- 總體規劃 -
△ 城市設計總平面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工業遺存規劃鳥瞰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空間規劃結構
利用時光羅盤的元素,打造一城九區、兩水多脈、核心引領、多元發展的城市空間規劃結構。
△ 空間規劃結構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規劃從邯鄲王城的歷史、鋼鐵產業的文脈、城市創新發展的需求出發,打造蝶變轉型的復興引領區(中央活力城)和九大功能服務區;通過兩河四岸的生態廊道和內部
△ 空間規劃結構細節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功能分區
規劃產業布局沿城市發展主軸串珠式布置,并在各功能區形成相應的產業服務核心,引領區域產業發展。共分為數字互聯區、科技創新區、設計創意區、中央活力城、教培孵化區、更新提升區、站前功能區、配套生活區、濱水宜居區。
△ 功能分區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景觀設計
通過打造一條集濱水廣場公園、休閑娛樂健身、水類體驗、生態體驗、工業遺存于一體的濱水生態綠帶,給市民提供多功能、多維度的場景體驗,給城市帶來新一輪的生機和蛻變。
△ 景觀設計總體規劃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觀河平臺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工業遺存構筑物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核心區城市設計 -
△ 核心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核心區城市設計鳥瞰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歷史研究
邯鋼經歷了多快好省,艱苦創業、改革承包,滾動前進、走向市場,挺立潮頭和科學發展,做大做強四個歷史階段,這些重要的歷史階段都反應在了東側廠區的建筑肌理變化中,而其中的核心區更是始終引領著邯鋼東區的歷史變遷。
△ 邯鋼東區的歷史變遷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總體設計
| 空間聯系 |
原廠辦核心組團和原高爐核心工藝軸,成為邯鋼之芯,集聚引擎項目,成為源源不斷的動力之源。沿襲原高爐核心工藝的重要軸線,塑造核心區的脊梁,形成魚骨狀的空間體系,鏈接都市、生活、產業和趙王城遺址。
△ 空間聯系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道路交通組織規劃 |
道路系統:規劃結合現狀路網地形、園區已有路網肌理及相關功能開發需求,完善城市發展用地路網體系,區內城市道路可分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級。
△ 道路分布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景觀結構框架 |
△ 景觀結構框架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綠化系統規劃 |
區域開放空間軸線
廊道:中間”十“字向城市綠帶連接北側沁河濱水空間廊道和南側遺址公園生態廊道構成基地綠化廊道結構。
重點開放空間節點
斑塊:結合綠軸在組團地塊節點局部放大景觀 ,形成充滿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融合周邊功能注入創新功能,形成特色的休閑綠化空間。
綠化基底網絡
網絡:沿街綠化與公共開發空間構成基地最基礎的綠化網絡系統,也是步行引導的公共區域。
△ 綠化系統規劃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開敞空間系統規劃 |
打造一個外圍生態綠地環布、內部公共通道連通、空中活力步道構建、創新空間節點激發的空間系統。
△ 開敞空間系統規劃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節點設計
以“基于工業遺存的都市針灸”為主旨,建設“穴位”——針灸錨點、“肌群”——觸媒組團、“經脈”——空間網絡、“神元”——活力產業為主題的空間網絡。
△ 節點生成分析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節點設計索引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路演中心、VR 體驗中心、融合講堂:4 號、5 號高爐片區依托兩座高爐作為孵化器帶動片區活力再生,4 號高爐作為科創講堂舉辦科研研討交流會,5 號高爐打造為路演中心與 VR 體驗中心,成為企業宣傳展示平臺。同時圍繞兩座高爐落位科技、創意產業,設置辦公空間。兩座高爐間設置室外音樂劇場,并在建筑聚落間穿插高架步行系統,打造特色活力街區。
△ 民俗文化廣場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高爐音樂劇場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高線活力公園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筒倉設計展示中心、產品發布廣場:筒倉及倉庫區域作為核心區的重要節點之一,在保留的筒倉,大空間倉庫及小倉庫群的周圍做高強度開發。以3x4筒倉為支點建設配套的辦公及商業,同時,筒倉改造為藝術展覽,大空間倉庫改造為新能源汽車及工業級展覽,小倉庫群改造為中試基地,作為企業研發基地。
△ 筒倉設計展示中心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產品發布廣場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中試基地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燒結精品酒店:燒結廠區尊重原始地貌,保留工藝流程上的重要建筑。以燒結廠為支點建設精品酒店,服務周邊地區;在酒店對面建設創意辦公樓,并開發集中式商業和街區式商業,打造活力創意辦公區。
△ 燒結精品酒店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數字互動劇場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邯鋼博物館、邯鋼新天地:作為各大板塊的交接區域,廠辦區保留了電廠和大多數的辦公組團,保留具有特色的外觀對其功能進行重組改造。地塊北部為兩個步行商業街區組團,由處于地塊中軸線畫廊連接,提升土地價值;商業街區內下沉式的室外秀場增添商業活力;與畫廊相呼應的則是邯鋼博物館,旁邊新建的圖書館增加地塊文化價值;位于地塊兩端的精品酒店和創意辦公職能輻射周邊地塊,起到了功能過渡與融合的作用。
△ 邯鋼博物館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邯鋼新天地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科技創新園:隨著傳統工業逐漸淘汰,高科技工業迅速發展,工業區被更新升級為集商辦,展覽,科研一體的科技創新基地。瞄準國際前沿,承載著引高科技企業、促進經濟發展。尖端科技領域研發等一系列使命。
△ 院士工作站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科技融合講堂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設計工坊、設計創意集市:工業設計工坊為設計、展覽、商業、教學等活動創造了一系列臨時或長期場地;大師工作室可與南側新建學院形成互動,為師生提供舒適便利的工作場所;創意集市臨近北側大草坪,方便引入人流,激活片區活力。
△ 設計工坊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設計創意集市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邯鋼綜合商務區:作為向北對接邯鄲城區的門戶,7 號高爐區域在保留高爐和最重要的若干工業遺存的基礎上進行高強度開發,以高爐為支點建設配套酒店,保留場所記憶;于主干道兩側地塊建設街區式商業和大型商業 mall,發揮土地價值;在端部形成環形高架步廊,打造獨特的活力空間。
△ 邯鋼綜合商務區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城市智慧天幕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高爐遺址公園:為了銜接南部趙王城遺址公園和邯鋼遺址核心區,8 號高爐遺址公園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若干工業遺存的基礎上進行低強度的開發。以高爐為核心建設遺址公園,保留了場所的記憶;與主干道左側地塊利用廠房構架和工業構件形成的工業遺址公園,保留了歷史的痕跡;在右側圍繞著高爐、煙囪、皮帶通廊、料斗和鐵軌形成電競廣場和鐵路公園,打造獨特的活力空間。
△ 工業遺址公園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 電子競技場效果圖 © 程泰寧院士團隊
過去、當下、未來
時光在邯鋼大地上
喚起歷史的時空
也孕育著當代科技的無限潛能和蓬勃生機
活力邯鋼,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