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瓜里亞爾特強強聯手打造唐山生態復興川

?\
 
編者按:

唐山城市更新設計大師邀請賽以“城市更新”為主題,選取最能代表唐山工業發展歷史的陡河兩岸區域進行城市規劃設計,該區域是唐山市工業歷史文化資源聚集區,承載了唐山市重要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見證了城市的歷史進程。力求通過大師邀請賽平臺模式,挖掘與延續“城市源點”的時代價值,探究工業文明軌跡與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新模式,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區。參賽的四家大師團隊以前瞻性、創新性的設計理念,基于唐山市豐富的工業遺址資源、工業景觀資源以及良好的生態本底,為未來城市發展帶來全新的設計理念,創作出四個獨具特色的設計方案,推動唐山城區東部空間價值重塑和城市活力提升,形成新時代城市更新建設的典范之作。

 
大賽選址研究范圍
 
唐山城市更新設計大師邀請賽分為概念規劃設計、核心區城市設計兩個層次,并在設計前加入宏觀研究。本次大師邀請賽統籌研究范圍為開越路以西、南新道以北、龍澤路以東、唐馬路以南,總研究面積約36.5平方公里。設計方案運用宏觀研究、區域統籌、系統思維,不局限于上述統籌研究范圍。
 

\ △ 概念規劃范圍效果圖
 
\ 
俞孔堅
土人設計(Turenscape)創始人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哈
佛大學設計學博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比森特·瓜里亞爾特
瓜里亞爾特建筑事務所主持設計師
西班牙巴塞羅那
前任總建筑師
 

 
一、目標與定位
 
歷史文化的遺產就是唐山的生命。城市要有記憶,要有歷史,要有文脈,才能夠在世界上有立錐之地,這是它的根基。
 
——俞孔堅
 
唐山,因山而得名,因水而定其址。陡河流經大城山的地方,正是這座城市的源點。從中國近代洋務運動開始,唐山因開灤煤礦而興市,迅速發展成為京津冀的工業重鎮,持續為區域提供能源輸出和重工業支撐。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唐山在廢墟中快速重生。近40年的城市建設不斷西拓,“新城”建設如火如荼,“舊城”卻日漸凋敝,亟待更新。
 
如何復興唐山的城市源點,樹立生態文明時代中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榜樣?
 
? 核心理念
本次更新以“生態 + 遺產城市主義”作為唐山城市更新的核心理念。
 
首先,發揮規劃區周邊生態環境本底優勢,通過陡河生態廊道、工業遺產廊道和綠色生活網絡構建完整的區域生態基礎設施 EI 體系,以此提升中心城區整體環境韌性。
 
第二,在 EI 基礎上布局未來重點產業,激活生態和文化遺產資源,促進城市未來轉型升級。在不久的將來,一個生態型中央文化休閑區將在城市東部崛起,與其他三個中心共同組成唐山的發展十字。
 
 

二、概念規劃
 
當進入到后工業時代或者是生態文明時代時,我們重新認識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是一種價值。通過挖掘其價值來創造出新的城市產業、新的城市景觀和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這種美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就代表了中國工業化后期,或者是后工業時代中國城市的新發展模式。
 
——俞孔堅
 
\ △ 概念規劃范圍效果圖

\ △ 概念規劃范圍平面圖
 
基于規劃區的現狀分析和發展需求,方案提出“城市空間結構更新、服務業激活和提升生活品質”三大規劃策略。
 
\ △ 城市更新策略
 
團隊從生態系統服務、城市產業以及城市服務功能現狀三個方面對研究范圍進行了現狀分析,發現存在城市與自然關系不和諧、產業轉型路徑不清晰、城市服務功能不健全。對此提出城市空間結構更新、服務業激活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活品質三大策略。
 

? 1.城市空間結構更新
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安全評估出發對現狀場地進行評價,分析得出必須保留區域和可以拆除區域,并以此作為城市更新的限制條件。從理想模式出發布局生態基礎設施、交通網絡和公共服務系統。在過程中,根據限制條件進行避讓和方法調整,通過理想模式與限制條件的博弈,最終得到一個可行的新城市結構。
 
新結構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與條件為前提,核心以陡河生態廊道、工業遺產廊道、綠色生活網組成的藍、棕、綠交織的生態基礎設施基底,成為城市更新的基本框架。
 
其中,陡河生態廊道以生態修復、改善和休閑廊道建設為主;工業遺產廊道則是側重于工廠的保留、再生與再利用;綠色生活網則以唐山的超級綠道為依托,從整體規劃滲透至小區當中。在這3個核心基礎之上,則需要進一步考慮如何最后化挖掘并實現其價值。

 
? 2.服務業激活
為充分發揮藍道、棕道和綠網的綜合價值,團隊綜合考慮了區域未來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和規劃區用地實際情況,制定了以服務業發展為核心,帶動區域發展轉型升級的規劃策略。根據唐山自身發展及京津冀地區實際情況分析,團隊認為需植入3大服務業——文化旅游、創新孵化、教育培訓。
 
依托規劃區內生態和文化遺產資源,通過陡河廊道連接區域內城市級公園與鐵路遺產廊道布局旅游休閑產業網絡,并在周邊布置配套商貿服務產業,提升區域經濟活力。
 
利用鐵路遺產廊道串聯沿途的工業遺產資源構成文化創新發展帶,沿途的廠區將被改造為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和科技服務產業孵化的核心。
 
發揮區域內現有職業教育資源優勢,結合大城山和綠色生活網絡帶來的優良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教育培訓產業。利用開灤、唐鋼等文化和空間優勢布局文創、數字服務等新興產業。

 
? 3.提升生活品質
圍繞三條發展帶形成配套的居住功能組團,通過對現有建筑的改造和新型居住社區的植入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并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舒適、便利的慢性生活圈,吸引人氣回歸。
 
\ △ 提升生活品質效果圖
 
首先,在整體規劃方面,團隊進行了社區級的生態網絡和海綿城市的建設;其次,在建筑方面,進行了改造而非拆除,通過表皮改造、頂層功能完善以及建筑端頭植入新功能等手段進行微更新,打造碳中和的示范區。最終實現“生態+遺產+服務業+生活品質提升”的城市生活區。
 
\ △ 社區生態廊道建設

\ △ 現狀居住改造圖

 
 
三、核心區城市設計
 
時代變了,生活方式變了,產業類型也跟著變了。我們可以利用原有的工業、原有的廠房來植入新的產業。同樣,新的后工業時代產業也需要新的產業人群。
 
——俞孔堅
 
 \
△ 核心規劃范圍效果圖
 
核心區是啟動唐山城市更新的引擎,是唐山未來文化創新增長極,也是功能完整的新型“后工業城市街區”。
 
設計重點在于形成一套可推廣的城市更新模板。其中包括四大更新模板,即1個生態基礎設施網絡、3個核心公共空間、超級無車街區以及未來社區更新。并以此為基礎,建設小山商業區、開灤工業區、生活文化區3大核心區域。
 
通過理想和現實的博弈,得到了核心區的 EI 基底。它串聯了未來街區的三大公共空間,以及圍繞這些空間而展開的三大功能板塊。
 
無車街區能讓人們在區域內健康安全的活動,保證舒適環境的同時為街道帶來人流與能量。
 
三條城市產業發展帶在這里匯集成為城市文化創新增長極。小山的歷史與新的綠色理念碰撞出小山新世界,成為京津冀沉浸式文化消費新地標。開灤廠區將成為工業旅游休閑和文化、科技孵化的新熱點。改造和新建的居住區是以人為本的社區核心,讓城市生活對所有人都充滿吸引力。
 
\ △ 小山新世界:休閑商業地標示意圖
 
\ △ 孵化創享空間:數字藝術中心示意圖
 
\ △ 綠色全齡社區:屋頂社交和生產空間示意圖
 
唐山的城市更新從核心區出發,引領老城區轉型升級,將規劃區建成以生態修復和遺產利用為動力、創新為引擎,帶領唐山走向未來的后工業美麗城市建設樣板。希望通過此次規劃探索出一套可復制的舊城改造和新城更新模式。
 
 
設計團隊:俞孔堅、Vicente Guallart
俞孔堅設計團隊:劉德華、劉向軍、張媛、陳鑒熹、張要剛、閆振宇、徐艷玲、羅京晶、王潤、阮甜子、李子軒、劉杰、雷嘉、周一男、法云飛、王書芬、盧元超、孟慶芳、周鈺婷、郎智穎、張竟一、張雨萌、宋汶凱、李梓源
Vicente Guallart設計團隊:Yang Lei、Honorata Grzesikowska、Elisabet Fabrega、Ramiro D'Elia、Jose Deus、Andrea Puebla、Firas Safieddine
圖片版權:文章圖片所有權均歸俞孔堅與瓜里亞爾特聯合設計團隊所有
版權聲明:項目成果知識產權歸俞孔堅與瓜里亞爾特聯合設計團隊所有,由CBC建筑中心整理發布,如需轉載,需注明版權,并聯系吳女士 18701618214。未經授權使用文章內容及部分內容者,我方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大賽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
承辦單位
唐山市人民政府
組織單位
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策劃執行單位
畢璽(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97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