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大師工作營背景
黃帝是華夏文明的肇始,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承載著中華兒女根本的認同和全球華人的美麗鄉愁,同時它又將成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面向世界的文明窗口。因此,對黃帝陵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和再發揚,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大師工作營通過建立起一支高規格的研究型設計工作團隊,以精準實現“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設計目標,響應國家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號召,以最合理、最優化的方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程實施落到實處,發揮其在全國范圍內乃至國際舞臺上的文化功能,打造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尋根之地。
本次工作營由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省黃帝陵文化園區管理委員會、黃陵縣人民政府和CBC 建筑中心共同發起,由《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作為主辦媒體,西安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工作營開營至今,六位規劃大師及其帶領的設計團隊已對黃帝陵核心景區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踏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方案成果。與此同時,主辦方還特別邀請了考古專家、歷史文化研究學者等多位大師來到工作營,為設計工作補充文化養料,升華思想內涵,全方位助力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設計。


“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設計大師工作營”工作推進會于上午9:30 準時召開,會議由《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編、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 CBC 建筑中心主任彭禮孝主持。此次推進會邀請到陜文投集團領導、規劃大師以及來自六所設計團隊的代表匯聚一堂,為接下來的工作深化集思廣益。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編、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 CBC 建筑中心主任彭禮孝主持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楊保軍作為學術主持人發言,他強調希望此次推進會能夠在前幾次基礎上,進一步按照下一階段要求來推進以達成兩個成果:首先,進一步凝聚共識;其次,朝各家認為有意義、重要的方面深入研究。在深入的過程當中鼓勵大家以共識為核心發散思維,提出可行性方案與可參考意見。希望提交的成果充分體現共性,清晰表達個性。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楊保軍作為學術主持人發言 ©UED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分院副總工程師白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黃鶴,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所所長趙維民,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肖達,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所長張麒,西安建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長、副總規劃師、高級規劃師楊彥龍分別代表六支設計團隊進行方案介紹和現階段最新成果匯報,并現場聽取導師和專家的點評。

各團隊工作匯報(圖片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分別為:白楊、黃鶴、趙維民、肖達、張麒、楊彥龍) ©UED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規劃專家、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黃晶濤發言 ©UED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總規劃師段進點評 ©UED

▲西安建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慶華點評發言 ©UED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系主任、教授吳唯佳針對具體建筑形式提出看法:對于現存建筑盡可能地把能夠留下來并修復好,對于新的建筑形式需要慎重處理。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系主任、教授吳唯佳發言 ©UED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提出:從大的格局來看,接下來的工作需要對山勢開闊的空間和水渠做整體的考量。另外對于軸線的問題,需要針對其虛實性,從自然、空間、交通上具體設計。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發言 ©UED
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濤提出問題和建議: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管控目標是保持以陵為核心的視野所極范圍,它應該有一個控制維度。第二,對國家文化公園的概念解讀要更加細致,以解釋國家文化公園為什么這樣去做,預留什么用地,最后達到什么功能。第三,黃帝陵提出“九州之勢”的概念,是讓中華民族所有人都能夠重視理解這一大的格局,各個院應該有效地考慮,將其融入設計。

▲陜文投副總經理盧濤發言 ©UED
會議最后,楊保軍院長就各院深入研究的工作成果給予肯定,帶領專家團隊一同討論、總結并解讀大師工作營工作共識,并希望共識能夠更加具體、細化,對接下來的工作具有現實性指導意義。

▲工作推進會討論現場 ©UED
至此,為期一天的工作推進會圓滿結束,各設計團隊對黃帝陵未來規劃發展的設計工作仍在深化繼續。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所承載的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和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精神寄托,需要工作營的各個團隊尊重自然和歷史,求同存異、深入挖掘,戮力同心,共同探索打造出承載中華文化復興的世界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