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棟「窗」穿越時空,凱州新城規劃展覽館 | 朱小地新作

凱州新城地處四川省德陽市東部,環境優渥、交通便利,其積極融入成都“東進”,以差異化發展,成為德陽融入成渝城市群發展主軸的橋頭堡。中央公園及城市核心區工作范圍8.36平方公里,是現階段凱州新城建設的起點和核心所在。

 

由德陽凱州新城管委會聯合CBC建筑中心發起的“凱州新城中央公園及城市核心區大師工作營”邀請跨領域專家組成“策劃+規劃+景觀+建筑”的高規格、開放式的研究平臺,基于當地的自然人文基礎,為新城建設發展規劃道路,助力凱州新城成為新時代中國新城建設的典范。朱小地擔任大師工作營總建筑師,并打造了新城第一個地標建筑——「凱州之窗」,就此,CBC建筑中心對朱小地進行了獨家專訪。

 

建“一扇窗”,刻畫一個詩意的城市舞臺

BUILD“A WINDOW”,PORTRAY A POETIC CITY

 

▲ 朱小地接受CBC大師工作營獨家專訪 © CBC

凱州新城中央公園及城市核心區大師工作營總建筑師、

朱小地工作室創始人、主持建筑師

 

凱州新城鳥瞰 © CBC

 

「凱州之窗」這個名字除了表達其功能——城市規劃展覽館以外,這棟建筑實際上也真的是個“窗”。「凱州之窗」是凱州新城第一個公建項目,也是新城對外展示的第一站,其呼應“山水生態之城”的總體發展要求,以新穎的內涵和獨特的創意力圖吸引更多人的流入。

 

 

"我應該是在去年的春節前最后一天去到現場,場地前面是一片荷塘,后邊有一個小山,這個小山只有十幾米高,在成都盆地的北邊,一個很普通的場地。我去場地的時候先從荷塘走過去,荷塘因為到了冬天荷葉都枯萎了,有幾個農民穿著很厚的橡膠褲子,正在收割蓮藕,這是一個打動我的場景。

 

隨后我們就向場地的深處走去,看到后面小山的兩側有水渠,一個非常震撼的水利工程,叫“人民渠”??傞L度有四百公里,如果把支渠算上去,有兩千多公里長。這個水渠有點類似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現在仍然有清澈的水在那里流淌,滋養著成都平原北部的山區,使人們可以在這里安居樂業。我感覺到人文的跡象,天地、空間、人的作為,人和天地的關系。"

——朱小地

 

是窗,也是實景舞臺

 #人在畫中游

 

地標建筑對城市第一印象有代表性意義,如何讓城市接納它并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很重要。凱州新城規劃展覽館僅僅追求空間的拓展、建筑的形式、規模的擴大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都不是文化的核心內容。

 

鳥瞰圖 © ZXD Architects

 

你可以將“凱州之窗”簡單理解為一扇沒有玻璃的窗框,以大地藝術的方式被放置在自然中,前有荷塘,后有小山,遠處還有水渠、城市等等人類活動的痕跡。兩個建筑體在體量的錯動關系中框一個“窗”出來,建筑就像隱匿在天地之中。飛橋從荷塘中一躍而起,連接“窗”,直通山頂。窗洞頂部的不銹鋼板對周邊環境、活動有所反射,生動躍然于眼前。


“通過對項目所在地的準確解答,應該更多地延續過去的文化與傳統,發現或者創造出新的文化內涵,進而賦予建筑。這樣才能把凱州新城的建設,從過去所謂的開發區建設,以有形的空間資源的再造,轉向文化資源的創造。”

 

透過這扇窗,仿佛看到一幅長卷,從成都平原的悠久歷史到全新的凱州新城。

 

西立面 © ZXD Architects

 

兩棟主體建筑呈層層退臺的態勢,各層之間以室外臺階進行聯系,在正立面上勾勒出明確有力、曲折向上的線條。人在立面的樓梯上活動,整個建筑又變成一場大型實景演出的舞臺,大幕徐徐拉開,新的城市故事即將上演。

 

“窗”的誕生

#人文、自然一個都不落

 

地標性建筑的選址首當其沖,位置恰好處于凱州新城起步區的核心地帶,面向金中快速路,這是一條聯系城市群的重要紐帶。

 

基地區位 © ZXD Architects

 

場地周圍既有自然景觀——荷塘風光;也有人文景觀——人民渠。優美的荷塘景觀,實際上是傳統農業社會的鄉村景觀的延續,是長久積累形成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體現;而人民渠則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與自然的一種關系。

 

現場自然條件:荷塘、小山、人民渠 © ZXD Architects

 

但是回歸到項目場地,發現事情并不簡單。小山坡和大大小小的荷塘,在當地是非常普遍的景觀,并沒有特色優勢,規定的建筑體量也只有7800平方米。

 

既沒有大山大水的天然條件,也沒有宏大的建筑規模,還要突出份量和標識性,讓人不禁發出靈魂拷問:簡直不給建筑創作留足夠的空間啊。 

 

顯然不能做一個張狂的城市展覽館那么簡單。如果從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來切入呢?


于是,“窗”景的概念出現了。


基地周圍被山水環繞,建筑既要處理與周邊環境的關系,顯得不突兀,同時還要滿足城市展覽的需要,會議、停車、政府辦公、企業辦公的功能。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體量劃分成更小的體量以適應尺度,將建筑功能分開。

 

© ZXD Architects

 

建筑面向金中快速路,先形成一個大約20米高、100米寬的形體作為基本體量,以曲面環抱之勢,對外呈歡迎的姿態。

 

© ZXD Architects

 

在基礎體量上“開窗”,形成室外公共空間。依據功能邏輯,兩棟建筑底部連通,作為會議和展覽。上端分為兩個獨立的體量,分別為政府辦公區和企業辦公區。

 

荷塘與連橋 © ZXD Architects

 

接著,以荷塘為近景,建立聯系山水的連橋。“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成都地區多雨,自然賦予這里一種天然的意境,朱小地則賦予連橋一種詩意化的想象。這條傾斜的坡道并不止通到池塘,而是直入池塘深處,欄桿和水面相平,坡道穿過“窗口”,直通山頂。

 

人們沿坡道抵達窗口望向荷塘 © ZXD Architects

 

他希望來到這里的人們可以走到荷塘水中,聽雨觀荷,撫漣漪;可以沿坡道到山頂,看人民渠,審視壯闊的人類生活痕跡。這樣一來,建筑具備了與自然環境溝通的機會,形成了人與自然對話的新的時空格局。

 

退臺與臺階,形成沿主立面拾階而上的路徑 © ZXD Architects

 

細部設計上,為防止西曬,西立面采取“實”的立面處理手段,主要開窗在建筑東側。退臺與臺階直至屋頂,成為豎向交通,既減少建筑內部多余的交通空間,又增加公共空間。

 

觀眾登上屋頂 © ZXD Architects

 

同時,建筑西立面作為主展示面,利用交錯臺階形成一面“舞臺”,人們拾階而上,在建筑之上漫步、穿行,登到展覽館的屋頂遠眺凱州新城的全貌,城市展覽由室內走向室外實景。人與建筑、自然融為一體,形成一幅畫,人在畫中游,成為凱州新城的新的人文景觀。

 

夜景 © ZXD Architects

 

當夜幕降臨,沿著室外臺階設置的洗墻燈將建筑層層照亮。

 

室內空間與光照情況 © ZXD Architects

 

到了室內,頂部有陽光傾瀉,平面呈U型對著西側的折墻,形成圍繞的概念,不斷錯位的空間看起來更加活躍。

 

室內 © ZXD Architects

 

超越「門衛」的展覽館

#建筑就是一個時空媒介

 

新城崛起的第一步,就是吸納更多的人才。如何吸引年輕人以自由的姿態進入凱州,并留下來,開放的公共空間極其重要。而城市中創造的完整的步行系統,才標志著城市公共空間的完善和發達的水平。

 

 因此,“凱州之窗”已然超越了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功能限制,大量的公共空間讓它更像是一個「城市生活的客廳」,而不是「門衛」。

 

活動空間 © ZXD Architects

 

主立面 © ZXD Architects

 

“人只有參與其中,才能體驗到空間的存在,建筑才有真正的價值。一如中國園林里可游可居的造園觀念,更多討論的是人和環境的關系,也是我們討論建筑的文化性質所在。

 

 只有人參與到建筑中去,建筑才真正有價值。我希望它是一個新人文主義的作品,或者說東方人文主義的作品,更多地體現了建筑師對人的行為,尤其人在建筑中行為的關注,這一點我覺得是必須的,也是方向。” 

 

實體的飛橋連接山水的空間跨度,建筑立面上的層層退臺與階梯,給人們提供了活動路徑,供參觀者飽覽凱州新城發展的大格局。

 

公眾可以在西立面的臺階上活動 © ZXD Architects

 

朱小地認為引導觀眾的廣泛參與,才能激活人們的心理體驗,才能體現建筑的價值,讓大家記住凱州和新的發展場景。 

 

這時候建筑不僅僅是建筑本身,而是一個時空媒介,來激活這個場地上已經存在的時間、歷史維度,以及場地上的空間維度積攢的能量。

 

朱小地以“凱州之窗”作為設計理念,構建人、建筑與自然的對話關系。人、建筑與自然在此融為一體,形成一幅人在畫中游的畫卷,成為凱州新城新的人文景觀,也回答了凱州新城第一筆該如何去畫的問題。

 

大師工作營破題凱州

#助力文化引領下的城市升維

 

凱州新城鳥瞰 © CBC

 

在國家支持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的宏觀背景下,順勢而生的凱州新城亟需抓住機遇,塑造有吸引力、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特質,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德陽凱州新城管委會聯手CBC建筑中心以大師工作營破題凱州,通過事件先行、策劃前置、動態設計的高標準、高起點、高定位的平臺,融合策劃、規劃、景觀、建筑等跨領域專家,在新城發展哲思達成共識的前提下,進行“面對面”設計,令先鋒的思想和多元的智慧在同一平臺上發生共振,為新城建設提供系統性、可行性方案。

 

大師工作營不僅宏觀把控,更對城市“體貼入微”,用城市運維的方式,參與到未來的每一步發展,助力文化引領下的城市升維,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順應新時代發展理念的新城建設之路。

 

項目名稱:凱州之窗

項目地點:四川省德陽市凱州新城

設計時間:2020年

建成時間:建設中

用地面積:14100.74㎡

建筑面積:7819.93㎡

業主:德陽市凱州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朱小地工作室

主持建筑師:朱小地

項目建筑師:賈琦

建筑:羅盤、孫曉倩、孫栓柱、王燁、馬宜勃、李燚、王曉東 

結構:陳晗、尹飛

設備:崔玥  

電氣:畢雅沖

照明:胡芳、李亞輝、李青竹、馬贊堡、賈淳中、崔文宇、梁彬、楊科、劉科

 

97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