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校場機場跑道 © CBC
前世今生
大校場機場承載的城市記憶
在南京的南部新城中心,有一條2600多米長的機場跑道,它曾經是明朝的教場,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是中國空軍從無到有到強的最有力的見證,也是眾多歷史事件發生的舞臺。
“教場,小營機場,大校場機場”盡管名字會更替,盡管跑道外圍不斷變化,歷經86載,大校場機場就像南京的時間膠囊,不僅承載著南京的過去、當代、未來,而且承載著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城市味道和城市記憶。

大校場機場舊址(圖片來源于網絡)
南京大校場機場始建于1912年,民國領袖孫中山一聲“航空救國”的口號響徹近代史,作為軍用的“小營機場”(大校場機場前身)由此誕生。幾經擴建后,大校場機場儼然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1937年南京淪陷,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國共和談,數十年間,大校場機場與共和國同命運、共起伏,并以“活化石”的姿態,為這個城市留下了獨特的歷史文化記憶。
大校場機場舊址© 南部新城管委會
如今,大校場機場已經完成了它的軍用歷史使命。為了借助藝術與設計的力量提升區域品質,以“創造力”點燃新城活力,以創新發展帶動經濟轉型,大校場機場舊址將變身為“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成為南京“城市文化客廳”,作為展示南京城市歷史與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大舞臺。
設計 + 策劃
打造RUNWAY PARK新模式


嘉賓合影 © CBC
“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于2018年8月22日正式啟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普利茲克獎評委貝娜蒂塔·塔格里亞布等國內外知名規劃、建筑、景觀設計領域專家所領銜的設計及文化活動策劃團隊,將以空間、景觀設計與文化主題活動相結合的整體性方案,對南京大校場機場跑道本體進行整體性、原真性保護,打造中國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最具活力的機場跑道公園。

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新聞發布會現場© CBC
本次“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由南京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南京市規劃局主辦,CBC建筑中心承辦,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宣傳部協辦,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定向邀請了5家國內外知名“設計+策劃”聯合團隊:程泰寧(筑境設計)/俞孔堅(土人設計)+葉文智(祥源鳳凰)聯合團隊;黃晶濤(天規院)/吉爾·維克斯拉爾(LATITUTUDE NORD)+賈蓉(設計聯城)聯合團隊;貝娜蒂塔·塔格里亞布(EMBT)+張旭東(暴風集團)聯合團隊;米歇爾·歐斯萊(AGENCE TER)+帕特里克·馮克(ARTER)/亞歷山卓·科恩(CUESTA)聯合團隊;張樹儀(SWA)+高軍(華創智成)聯合團隊。

5家國內外知名規劃、建筑、景觀設計領域專家領銜的設計及文化活動策劃團隊將展開激烈角逐(圖片來源于網絡)
TEAM ONE
聯合團隊
程泰寧(筑境設計)
俞孔堅(土人設計)
設計
葉文智(祥源鳳凰)
策劃
TEAM TWO
聯合團隊
黃晶濤(天規院)
吉爾·維克斯拉爾(LATITUTUDE NORD)
設計
賈蓉(設計聯城)
策劃
TEAM THREE
聯合團隊
貝娜蒂塔·塔格里亞布(EMBT)
設計
張旭東(暴風集團)
策劃
TEAM FOUR
聯合團隊
米歇爾·歐斯萊(AGENCE TER)
設計
帕特里克·馮克(ARTER)
亞歷山卓·科恩(CUESTA)
策劃
TEAM FIVE
聯合團隊
張樹儀(SWA)
設計
高軍(華創智成)
策劃
在此次國際方案征集中,各聯合團隊將通過文化活動策劃及空間、景觀設計展示大校場機場跑道的歷史文化沉淀,提出跑道本體保護與更新利用策略。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性文化活動策劃為先導,提出“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的整體景觀風貌設計理念,最終形成具有創意的創新城市平臺與空間新格局。通過公共空間塑造城市精神與理念,延續歷史與未來的城市魅力。各聯合團隊提出的文化活動策劃與空間、景觀設計方案,經過專家評選會評定后將選出兩家優勝單位進入方案優化工作營,并平行展開方案優化工作。

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新聞發布會現場© CBC
眾望所歸
他們有什么期待和展望
2018年8月22日上午,各聯合團隊代表考察大校場機場跑道及周邊地區,并參觀南部新城規劃展示館。隨后,在“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南部新城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林濤,南京市規劃局總建筑師呂曉寧,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南部新城總規劃師段進,CBC建筑中心主任、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彭禮孝出席。技術支持單位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的代表介紹了項目情況,各聯合團隊代表陸續發言。

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南部新城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林濤© CBC
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林濤致辭表示,南部新城努力貫徹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新區規劃建設要求,融合先進規劃理念體現南京的歷史、當代、未來,同時建設人們廣泛參與的城市客廳。為指導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高品質設計,高水平運營管理,市規劃局和管委會共同決定按照最新組織方式,開展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工作,希望最后形成具有世界水準和南部新城特色的策劃與設計方案。

南京市規劃局總建筑師呂曉寧© CBC
南京市規劃局總建筑師呂曉寧致辭中指出,我們如何充分利用大校場機場跑道,未來為南京呈現一個世界級、有獨特文化魅力和超高人氣城市公共空間是具有挑戰性的。既要在設計中以基本的態度對待機場跑道歷史遺存,保留它的空間完整性,又要策劃各個級別的公共活動。

CBC建筑中心主任、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彭禮孝© CBC
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禮孝致辭指出,在中國城鎮化建設日趨理性的今天,許多城市競爭逐漸從以往的低公共服務成本的規模競爭,轉向高專屬性的效用提升。設計、文化、藝術的力量將為下一輪城市發展提供堅實的動力。未來“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將基于此次方案征集成果進行建設和運營,將對南部新城,乃至南京未來城市的發展留下重大歷史印記。

中國工程院院士,筑境設計主持人,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程泰寧© CBC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代表團隊發言。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雖然國際上由廢舊機場改造成為城市公園的項目有很多,也非常具有歷史性,但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的目標定位不僅是對其進行原真性保護,而且要以文化活動策劃加持,最終形成一個功能集中的城市公共空間。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南部新城總規劃師段進© CBC

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邵潤青© CBC
作為技術支持單位,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邵潤青為代表介紹了項目情況。

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副秘書長、IP開發委員會主任高歌© CBC
同樣作為技術支持單位的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由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副秘書長、IP開發委員會主任高歌作為代表,從文化活動策劃角度進行了項目解讀。

南部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鄭松© CBC

答疑會現場© CBC
當天下午,南部新城管委會、南京市規劃局以及技術支持單位等相關單位代表對各聯合團隊代表踏勘后反饋的疑問進行了解答。至此,“中國·南京RUNWAY PARK(大校場機場跑道公園)文化活動策劃及方案設計國際征集”正式拉開帷幕,以此為起點,將南京引領至聞名國際的文化城市的征途上揚帆遠航。